“真正的成长,是让自己成为光,去照亮更多人。”——彭亭彬
彭亭彬
陕西省川渝商会常务副会长
陕西武盾实业集团公司、四季华庭酒店董事长
吉品(陕西)公司、四川梅记公司董事长
从深山少年到消防尖兵,从商海先锋到公益使者,彭亭彬用三十余载时光,书写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传奇。这位从四川平武走出的羌族汉子,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坚韧,在创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用坚毅品格、责任担当与无私大爱,在不同的战场上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的故事,充满了奋斗与拼搏,也充满了对家乡、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羌山底色:在贫瘠中孕育坚韧基因
在平武县锁江羌族自治乡,七岁的彭亭彬每天需徒步两小时往返村小。放学后,背篓里的猪草与草药,既是生活必需,也是命运烙印。“小时候总觉得山外面全是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去。”彭亭彬回忆起童年,最先映入脑海的便是那条蜿蜒于山林间的求学路。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彭亭彬的斗志,反而激发了他对知识的渴望。他自幼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数学,在整个区里都名列前茅。自小学三年级起,他便主动承担起给同学补课的任务,这个“小老师”一当就是三年,在这段亦学亦教的时光里,他对学习的热爱愈发浓烈。小学五年级时,全区数学竞赛第一名的奖状,如同一束光,刺破了闭塞的天空。“山外面是什么?”这个疑问在少年心中埋下了改变命运的种子。
初中毕业后,彭亭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由于家庭条件有限,他决定放弃读高中,报考中师,希望能早日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玩笑,几分之差让他与师范院校失之交臂,转而进入培训学校学习电视机维修。在校期间,彭亭彬展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别的学员需两年才能独立操作,他仅用一年就掌握了电视机全电路组装与调试。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走村串户的电视维修工。虽然收入不错,但他仍然怀揣着走出去的梦想。“我母亲没上过学,却总说‘人要见世面,要走出大山去看外面的世界’。”母亲的朴素相嘱,让彭亭彬更坚定走出大山的决心。“修电视能养家,但走出去才能改变命运。”这个选择,成为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军营淬炼:十六年锻造铁血担当
1993年,20岁的彭亭彬穿上军装,成为西安市公安消防支队的一员。175名新兵中身体素质并不出众的他,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在三个月后的综合考评中一举夺魁。为了留在部队,彭亭彬五年放弃探亲假,“我太清楚农村孩子走出大山有多难,部队是我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这份坚持让他从普通士兵晋升为班长,更让他深刻理解了“纪律”与“责任”的份量。在部队彭亭彬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新知识,并将所学的电子技术与消防指挥系统结合,参与119指挥中心通讯设备的升级改造,多次成功处置通讯故障。“那时候每天研究电路图到凌晨,就想着怎么让报警定位更精准。”最终,彭亭彬成功提升了调度工作的快速性、准确性。凭借过硬的技术,他两次荣立三等功,成为部队信息化建设的骨干。
在部队的日日夜夜,“责任”二字被赋予具象化的内涵。1999年,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事件引发学生游行之际,彭亭彬正躺在医院接受脚部手术,第二天却忍着剧痛从厕所溜出,赶回指挥中心坚守岗位。“即便脚不能动,也要为国家出份力。”彭亭彬这份朴素而深沉的家国情怀,成为他军旅生涯的真实写照。十六年里,他始终以“钢铁战士”的标准严苛要求自己,从普通士兵到技术尖兵,从基层党员到班长骨干,军营教会他的不仅是过硬的本领,更是“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仰底色。2009年退役时,组织安排的自主择业待遇优厚,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更具挑战的路——下海经商。
创业征途:商海拼搏的果敢与智慧
退役后的彭亭彬瞄准消防工程领域,创立陕西武盾实业有限公司。他满怀感慨地说道:“我当消防员16年,见证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火灾带来的一些灾难,深知这些火灾隐患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性。”正因如此,彭亭彬坚定地将消防工程作为自己事业的首选方向。他广纳贤才,组建了一支专业过硬、经验丰富的优秀团队。秉承着对消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为每一个消防需求项目量身定制最优设计方案。同时,他将部队的标准化管理引入企业,从图纸审核到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设置“军事化”质检流程。此外,彭亭彬还推行“以学代管”策略,他深知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于是积极送公司骨干力量前往商学院参加专业培训,期望他们能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能。凭借着卓越的品质,公司很快在西安消防工程市场站稳脚跟,承接了多个地标性项目。在创业之初短短的六年里,彭亭彬凭借敏锐的市场眼光和对商机地把握,将自己的企业努力打造成了集建材生产与销售、建筑工程、消防工程施工与设计、消防技术检测与服务、拆迁与土方施工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
彭亭彬怀揣着对多元商业版图的探索热情,将目光投向新领域。他发现西安缺乏文化主题酒店,于是打造出国内首家彭祖养生文化主题酒店——四季华庭酒店。“我是彭祖的后人,彭祖是养生鼻祖,传承和弘扬彭祖养生文化,是我作为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于是想打造一家既能承载深厚文化底蕴,又能为宾客提供身心滋养之所的特色酒店。”彭亭彬看着酒店宾客盈门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四季华庭酒店开业后,迅速在西安的酒店市场中崭露头角,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体验。但他深知,这只是他探索多元商业版图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多的新领域等待着他去开拓,有更多的文化宝藏等待着他去挖掘和传承。
2019年,彭亭彬敏锐察觉到市场变化:“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基建行业迟早会触顶。”他果断缩减建筑业务,逐渐发展大健康产业。他与几名退役军人联合成立了陕西老班长酒业商贸有限公司,积极拓展业务版图,与四川泸州老窖定制酒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为个人和企业做酒水私人定制业务。在业务推进过程中,彭亭彬始终心系退役军人群体。他推动策划打造了一款独具特色的“军旅文创产品”——我的“老班长酒”。这款52度浓香型佳酿,不仅口感醇厚、品质上乘,更凝聚着深厚的军旅文化底蕴。它就像无形的情感纽带、沟通桥梁,将退役军人之间的战友情谊紧紧相连。同时,彭亭彬也希望通过自身及公司的影响力,带动更多企业关注退役军人群体,为他们的创业就业之路添砖加瓦。
在健康领域,彭亭彬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平武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果梅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目前果梅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产量5万吨,产值1.3亿元,位居四川省规模第二。为进一步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做强做响区域特色产品,彭亭彬积极推动与各方携手成立了四川梅记公司。公司以健康青梅为主题开发出“青梅酒、青梅凉茶、青梅饮料”等系列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保留了青梅本身的天然营养与独特风味,还融入了现代健康理念,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多样化需求。公司积极推动果梅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工作,为果梅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提供技术和市场支撑,助力平武果梅产业迈向新的高度。彭亭彬还与王老吉展开深度合作,推出无糖凉茶等一系列养生饮品。这些饮品将传统凉茶工艺与现代健康理念融合,口感清爽宜人,健康功效显著。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销量节节攀升,为健康饮品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面对未来的发展,彭亭彬充满了信心。他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彭祖养生大健康产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更多的专卖店和体验中心,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品尝到养生酒和养生饮品。“军人的坚韧和执着,是我一生的财富。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勇往直前,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彭亭彬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党员使命:多重身份下的初心践行
作为有着32年党龄的老党员,彭亭彬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多重身份,积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党员企业家要先看政策风向,再谋企业发展。”彭亭彬始终关注国家战略,从“乡村振兴”中找到青梅酒与猕猴桃产业的机会,彭亭彬的目标是将基地打造成有机农业标杆,带动周边乡镇发展深加工产业。“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要让农民看到真金白银的收益。”
2008年汶川地震,彭亭彬三天内筹集物资赶赴平武重灾区,在灾后重建中出资130余万元为8所小学修建电教室和图书室。2017年,发起“最美老班长”评选,建设“老班长书屋”。2020年疫情期间,尽管疫情已经让酒店损失严重,但他依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向抗疫重灾区及高陵养老院捐赠抗疫款项及物资数十余万元,更在复工复产后第一时间作出决定:陕西援鄂的医务工作者可以享受2020年四季华庭酒店全年度免费住房服务,不限次数;每月免费享受一次用餐服务,餐标不限。每月免费享受一次盐浴服务。后来,有一位来自陕北的医务工作者向酒店赠送锦旗,感谢酒店提供的这次机会和无微不至的服务让她能够在西安安心为孩子陪考。西安市召开第十四届全运会期间,四季华庭酒店联合深圳兰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全运会捐赠了价值900余万的酒精免洗消毒洗手液,用于西安市疫情防控……
彭亭彬的公益理念超越简单的资金捐赠:在泾阳县敬老院,他坚持捐赠实物而非现金,确保物资直接惠及老人;2019年他发起并牵头资助30名彭氏宗亲贫困子女就学;创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吸纳数百名老兵就业;连续八年资助周至县聋哑学校,这些“小众”公益项目体现着彭亭彬的细腻关怀。“社会关注多的地方不缺捐赠,缺的是对边缘群体的持续关注。”他记得第一次走进聋哑学校时,孩子们用手语表达感谢的场景,“那一刻我就知道,这些事值得做一辈子。”截至目前,彭亭彬累计捐款捐物超千万元,从救灾到扶智,从敬老到助学,构建起立体化的公益矩阵。彭亭彬说:“我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深知无助时需要人关怀的期盼。现在条件好了,就想尽自己所能,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陕西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副理事长,彭亭彬致力于为战友搭建平台。2024年,绵阳退役军人事务局、平武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驻西安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他推动建立“一站一队四中心”服务体系,涵盖就业指导、创业扶持、困难帮扶等内容。“退役军人需要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重新融入社会的归属感。”他带领团队走访数百名退役军人,现场解决就业政策咨询、创业贷款等问题,为退役军人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让老兵一个电话就能找到组织,解决问题。”彭亭彬还计划建立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就业、培训、心理咨询等资源。《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指南》正在汇总整理中,他希望为退役军人提供更清晰、更实用的指引,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从“橄榄绿”到“企业蓝”,再到“志愿红”,角色在变,初心如磐。正如彭亭彬所言:“真正的成长,是让自己成为光,去照亮更多人。”这位始终奔跑在“为人民服务”路上的老班长,用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的使命担当。彭亭彬表示,未来将继续以企业为基、以公益为责,为退役军人打造“异乡有家”的温暖港湾,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商会情结:热心商会回报家乡
2009年刚退役不久的彭亭彬,对家乡和在陕的老乡有一份特殊情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加入商会。从会员、理事、副会长、常务副会长,成为商会一名领导班子成员。他深知这是一个汇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平台。在商会里,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怀揣着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彭亭彬凭借在部队中锻炼出的坚韧不拔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很快在商会中崭露头角,成为了大家信赖的伙伴。
作为陕西川渝商会常务副会长,他积极参与商会的各项活动,无论是组织老乡聚会,还是参与公益事业,都能看到他忙碌而坚定的身影。2012年彭亭彬带领30余名企业家为平武县捐赠30万元,用于道路建设与教育扶持;当高陵菜农蔬菜滞销时,他带领商会成员购买10万斤滞销莲花白,赠送给需要的群众,以“消费扶贫”激活造血功能……他总是倡议和带动商会成员及身边朋友和企业为建设和发展西部做出更多的贡献。
谈及商会未来的发展,彭亭彬提出“走动式管理”的理念。他主张定期深入会员企业走访调研,在现场解决融资、用工等方面难题。“信任不是靠开会建立的,是靠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他看来,商会应该成为会员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会员企业整合资源,共同发展。此外,彭亭彬还建议成立新生代分会,吸纳80后、90后企业家,以“新生代+老经验”模式激活商会活力,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推动商会的发展。彭亭彬用行动诠释着对家乡和在陕老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商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
从羌山少年到军人、企业家、公益人等,彭亭彬在不同角色中切换自如,却始终坚守着军人的底色与党员的初心。他的故事里,有大山的坚韧,有军营的刚毅,有商海的智慧,更有对社会的温情。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体的奋斗史,更是一代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的精神图鉴,以及民营企业家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责任担当。这个曾在云雾深处追光的少年,如今已成为照亮他人的光源,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时代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