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代的司马相如的创作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李白豪迈的文字张扬属于时代的激情,他们都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思想界的先锋。瑰丽飘逸的思想,至情至性的品格。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流水,这些都是诗人笔下的场景。这些景色可以让巴蜀人产生神秘奇幻想象。诞生了像《山海经》这样的奇书,它淋漓尽致的展开想象,记述了无数稀奇古怪的故事。
一、巴蜀文化和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文学
从文学上来说,南北方的风格差异是很大的。大体上来说,北方文风比较朴实和理性,而南方孕育出了浪漫的神话。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同时作为南方文化的代表,便拥有了共同的风格基调。但是,二者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浪漫主义下的文学又是有些细微差别的。
春秋时期楚国文学成就多在诗歌,《诗经》中的《汉广》一首,就是江汉地区所作,描写了楚地人民的安逸、快乐生活。到了战国时期,楚国文学的成就在于散文和诗歌,以庄子散文和屈原诗为典型。是这一时期是楚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峰。
《庄子》一书,千奇百怪,“寓言十九”,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一种表现。他总是用一些极为夸张的事物来描述“大道”。不仅内容怪诞,文字也是绮丽。他所追求的,是无欲无求的田野生活。而在诗歌的造诣上,成就最高者,莫过于屈原。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楚辞写了很多女神的故事,里面的神灵,都有些有肉。 楚辞中的很多形象,就是他自己的写照。
在了解了楚国文化中的浪漫主义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巴蜀大地上的浪漫主义。
古代巴蜀作家多富浪漫气质,巴蜀文化也兼具南北文化的特征。它受到了楚和秦的双重影响。我们从以下几个例子来说明。汉大赋是最能显示出崇高特征的。说道汉赋,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他认为,作家在创作前应有仰观宇宙、俯察万类的气势和胸怀,亦即创作主体需具有崇高的意识。李白的诗潇飘逸,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用词也十分瑰丽。
二、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中的原始信仰
说到古人的原始信仰问题,南方文化以巫鬼信仰为最盛,南方文化中又以巴蜀文化和荆楚文化影响最大。
巫起源于原始宗教,是沟通人神的“中间人”,指导人对于鬼神的祭祀。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和楚的巫崇拜极为鼎盛。在楚国,巫师祭祀之风成就了楚国的巫学传统,巫、医一体。当秦消灭了巴蜀和楚国后,楚国的巫风很快就衰落了,但巫信仰却在巴蜀地区继续盛行。东汉时期,张道陵在四川创了五斗米教。后来巫的位置下降,但在民间,巴蜀的巫崇拜却和佛道并行发展。直到近现代,巴蜀的部分地区依然有巫汉、巫婆以及由巫派生出来的算命、卜卦、看相、看风水等行当。
三、墓葬文化
楚文化:离丹阳不远的湖北襄樊真武山遗址、宜城郭家岗遗址等,其房屋建造比较简单,既有半地穴式建筑,又有地面建筑,有单间,也有连间,土坯墙,有柱洞,地表经烧烤过。墓葬建筑也比较简单,均为竖穴土坑式,规模不大,无任何附属设施,随葬品也不多。
巴蜀文化:巴蜀本地墓葬或无葬具,或为独木棺(即船棺,典型例证为成都市商业街发掘的一个规模极大规格极高的船棺葬遗址),其他在墓葬的结构形制等方面也比较简单。在三峡地区,还有悬棺,至今都是一个未解之谜。
四、出土文物
楚文化:湖北随县的曾侯乙墓,其中的青铜编钟、尊盘、联襟对壶、鹿角立鹤、漆木衣箱等堪称国宝;长沙陈家大山出土的龙凤妇女图,子弹库出土的男子御龙图;直至西汉仍广泛流行的楚式山字镜。楚国青铜器、漆器、丝织品的种类繁多、工艺精美,可谓熠熠生辉,中原列国望尘莫及。
巴蜀文化:在四川成都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出土的高达十二米的青铜神树,纵目的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都是在中国境内从来没有出土过的。薄如蝉翼的纯金打造的镂空太阳神鸟,以现在的工艺都很难打造。据现有资料表明,
五、音乐
楚文化: 楚人有极高水平的乐理知识(曾侯乙墓出土大型乐器、荆州凤凰山古墓群出土大量乐器及乐舞图案织物等)。
巴蜀文化:巴蜀人有民歌(劳动号子、山歌、神歌)、曲艺(四川清音、四川扬琴、花鼓、弹唱、善书)、戏曲(川剧、灯戏、傩戏、曲剧)、器乐(吹打乐、锣鼓乐、丝竹乐以及各种乐器的独奏曲)。
六、展望未来
巴蜀文化和楚文化都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一部分,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也面临着挑战。巴蜀文化和楚文化要想走得更远,就要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优点,保持文化的活力。但同时也要保持住自己文化的核心,有核心的文化,才不会被其他文化所打败。
|